绥宁人才市场
招工了图标 招工了腾讯微博 咨询电话:0739-5173190 5623190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我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建一言

我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建一言

2017-10-11 来源: 点击:

我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建一言

           黎华章          20179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就业难是不是国家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呢?笔者依据多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经验,分析一下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 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从当前来看,国家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部分国有企业的大量职工下岗,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 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三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四是就业服务指导滞后,缺乏有效的就业服务机制,就业服务指导体制不完善,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服务指导形式单调。五是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

据国家统计部门统计,2017年毕业的中国大学生数量将达到历史最高的765万,比去年增加16万。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如何做好我县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是我们人社人当前应当破解的难题,我县地处湘西南,地少人多,农业基础差,工业底子薄,经济欠发达,是一个拥百万人口的国家级扶贫县,笔者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多年,对高校毕业就业服务工作的难度可以讲有一本难念的经。从每年的高校毕业的实名制工作中就知道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我县2017年高校毕业生将近5000人,比2016年增加1400人。2017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有可能比去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还要多,还有初中、高中毕业没有继续升学的3000人,职中毕业的1000人,再就是这几年返乡的农民工、退伍军人、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加大就业帮扶力度、莫忘离校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离校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处于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型关键时期,许多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对社会认识相对单纯片面。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够完善,离校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虽然需要迫切得到社会保障,但没有涵盖在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仍属于社会保障被遗忘的群体。

建议将离校未就业大学生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在国家层面建立离校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最低生活保障补贴制度,给予离校未就业大学毕业生以更多的关怀,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增进离校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对国家和社会认同感,有效增加经济社会发展人力储备。当然,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服务队伍建设也同样重要,有高素质的服务队伍才能提供高水平的优质服务。另外一点就是县级人社部门应把就业服务工作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又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向城乡延伸的就业服务帮扶平台建设,打造高效、优质、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平台。

我县近几年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采取哪些举措:1,2010年起我县就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工作,摸清我县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了解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意愿、就业困难,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2,依托人事档案的免费管理,提供就业指导、求职咨询、就业创业培训及就业创业政策咨询。3,通过举办招聘会,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就业服务平台。4,企事业单位的招考、网络招聘、求职信息发布、 “三支一扶” 、 大学生村官招募等多举措帮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5,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发放创业贷款引导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6,组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通过就业见习提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从而达到就业。

目前,我县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将近有1200人,农村贫困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二、三百人,这是我们就业服务的工作重心。试想,一个农村贫困家庭送一个子女读完大学,需付出三、四十万元,子女毕业后又不能就业,那将是何等悲哀的事情,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

政府这些年也想出了不少办法,鼓励大学生就业,推出了包括大学生村官在内的相关举措。但也要看到,这些举措本身受到诸多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农村等基层条件相对落后,贫困地区就业岗位相比发达地区偏少,存在人情关系大于能力考量等非正常现象,部分管理者思想观念落后,没有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为开放自由的经济社会环境,导致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就业创业疲软。

这就是公共管理者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扶持,不仅仅是给钱,给政策这么简单,最为重要的是制度建设和软环境打造。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国家级扶贫县,如何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打破以往年轻人就业工作遇到的文化与观念障碍,让能力主导而非其他潜规则横行,成为各个行业欢迎年轻人前来的最好理由,真正让人感受到,无论是在哪里,都能获得施展才华的有为平台,应届大学生才愿意把自己的青春安放在此。

当然,对于大学生来说,中国正经历着产业升级的时代拐点,这期间会创造出无限的可能与机遇。互联网+”会赋予某个过往行业焕发新生,新经济实体正成为引领未来的方向,如果大学生们能够敏锐地把握这一时机,投身于其中,哪怕先从不起眼的技术蓝领做起,都可能会成就一番事业。

相关文章: